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具有文学、语言学及秘书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为从事文学创作、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企事业文秘等工作打下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的发展观。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吸收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新的研究成果和将新知识引入科研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能阅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
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学会一门以上计算机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听、说、读、写能力。
三、学习层次、学习形式及学制
专升本,函授,2.5年
四、课内总学时及各类课程比例
课程类别 | 学时 | 比例(%) |
公共基础课 | 432 | 24% |
专业基础课 | 720 | 40% |
专业课 | 618 | 36% |
合 计 | 1770 | 100% |
五、毕业合格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
六、学位授予(本科层次各专业)
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本人申请,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函授)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学制:2.5年
课 程 类 别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其中 | 各学期面授学时分配 | ||||||
面授学时 | 自学学时 | 实验 或 上机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
公共基础课 | 1 | 大学英语 | 168 | 56 | 112 |
| 28 | 28 |
|
|
|
2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48 | 16 | 32 |
| 16 |
|
|
|
| |
3 | 计算机应用 | 96 | 16 | 64 | 16 | 32 |
|
|
|
| |
4 | 大学语文 | 72 | 24 | 48 |
| 24 |
|
|
|
| |
5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48 | 16 | 32 |
|
| 16 |
|
|
| |
专业基础课 | 6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162 | 54 | 108 |
| 27 | 27 |
|
|
|
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90 | 30 | 60 |
|
| 30 |
|
|
| |
8 | 文艺学 | 72 | 24 | 48 |
|
| 24 |
|
|
| |
9 | 修辞学 | 90 | 30 | 60 |
|
|
| 30 |
|
| |
10 | 比较文学 | 90 | 30 | 60 |
|
|
| 30 |
|
| |
11 | 语言学概论 | 60 | 20 | 40 |
|
|
| 20 |
|
| |
12 | 民间文学 | 72 | 24 | 48 |
|
|
| 24 |
|
| |
13 | 中国文化概论 | 84 | 28 | 56 |
|
|
| 28 |
|
| |
专业课 | 14 | 文艺理论 | 84 | 28 | 56 |
|
|
|
| 28 |
|
15 | 法制文学 | 90 | 30 | 60 |
|
|
|
| 30 |
| |
16 | 东方文学 | 90 | 30 | 60 |
|
|
|
| 30 |
| |
17 | 创作与实践 | 90 | 30 | 60 |
|
|
|
| 30 |
| |
18 | 法律语言 | 84 | 28 | 56 |
|
|
|
| 28 |
| |
19 | 西方文学 | 90 | 30 | 60 |
|
|
|
|
| 30 | |
20 | 艺术美学 | 90 | 30 | 60 |
|
|
|
|
| 30 | |
合 计 | 1770 | 590 | 1180 |
|
|
|
|
|
|